关于加快发展莱芜养老服务业的建议 朱 爱 莲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通过实施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公交、新增养老床位、改造民办养老机构、提升镇级敬老院、建设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建立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为城市贫困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80周岁以上低保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等“幸福养老工程”,让全市广大老年人得到了更多关爱。但是与我市的老龄人口的现状及现实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认真加以分析研究。 早在1995年,全市老龄人口12.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0.9%,按照国际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超过10%为老年社会),我市就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了五年。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127万人,老龄人口25.2万,占常住人口的19.8%,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4.3个和2.8个百分点,老龄人口年均增长5.35%。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3.1万人,占老龄人口的12.3%;全市老龄人口呈现出增长加快、高龄化、空巢化现象严重、失能半失能老龄人口逐年增加等特点。预计到2020年,全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31万,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24%。 基于此,就推动我市养老事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有效措施,努力构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大力开展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既可以减轻社会养老负担解决社会养老机构不足的困难,又有利于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使老年人在家庭中愉快地安度晚年,是比较理想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服务),要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以及精神关爱服务。主要通过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等形式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将家庭养老和入户护理相结合。二是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要依托社区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机构,加快建立完善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室等养老服务设施,按照资源整合、就近就便、功能配套、方便实用的要求,搞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功能衔接。三是提升机构养老水平。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养老机构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着力搞好示范性、骨干性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大力加强村居老年公寓建设,把村建老年公寓建设作为旧村改造的前置条件,明确要求在城中村改造和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中,必须把老年公寓建设列入项目建设规划;实施镇(街道)养老机构升级改造工程,完善设施、增强功能、明确定位,提高服务质量,重点为特困供养人员、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好“兜底”作用。 (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一是编制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指南,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领域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产业,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各类养老服务和产品。二是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的门槛,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简化手续、规范程序、信息公开,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管理运营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帮扶力度,探索土地划拨、收费减免、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开办补助、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各类老年公寓、老年康复中心、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 (三)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认真按照《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4号)精神,做好融合文章。一是医疗机构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引导鼓励镇(街道)卫生院发展老年康复、老年病等临床专科,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闲置床位转为养老护理床位,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二是卫生管理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加强与周边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合作,促进医养结合。三是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使老年人不出社区、不出家门就能够享受到专业的照料、护理、保健等服务。 (四)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充分发挥莱芜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鼓励和引导相关行业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等养老产业。一是精心培育养老产业集群。坚持规划引导,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产业有序发展,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企业,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形成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探索我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新路子。二是强化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社区依托“智慧社区”建设,建立以为老服务热线和“一键通”紧急呼叫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服务信息网络,把养老服务业相关的各种服务实体和志愿者队伍等各类社会组织统一整合在一个信息平台上,为老年人提供24小时家政预约、紧急呼叫、健康咨询、物品代购等多种服务,构筑没有围墙的虚拟养老院。三是加强专业服务人员培养。推进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专业养老人才的培训、评估及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五)丰富老年群众文化生活。要加快发展老年文体事业,大力营造良好生活环境,让老人老有所安、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一要加快老年文体设施建设步伐。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和村居(社区)老年活动室,及时添置相关设施,满足老年人文化体育健身需求。二要积极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活动。鼓励发展城乡老年群众文艺活动组织、体育健身团队,积极开展经常多样、健康向上的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加强对社区老年文化艺术和体育健身活动的指导,定期举办老年舞蹈、歌咏、戏曲、拳操等适合老年人的社区活动,丰富广大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三要提高老年教育水平。健全完善老年教育体系,加强老年大学建设,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开展心理、身体健康讲座或文艺、体育等兴趣培养课程,努力提高老年教育水平。 (作者系市政协常委、莱芜技师学院副院长) |